139-7499-7429

行业动态
雨湖区:“餐”享幸福 探索“智慧+”嵌入式老年助餐服务新路径

近年来,各地民政部门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、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,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。今天,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的经验做法!
    养老事业承载着国家发展的温度与民生福祉的重量,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以“颐养新时代,乐享银龄年”为愿景,深入探索“智慧+”嵌入式老年助餐服务新模式,致力于打造“15分钟养老服务圈”,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、温馨、智慧的养老服务。


工作背景: 老龄化浪潮下的养老新需求

在雨湖区445.96平方公里土地上的61.61万常住人口中,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高达18.21%,老龄化趋势日益显著。助餐服务,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核心需求之一,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。雨湖区审时度势,于2023年9月正式启动老年助餐改革,旨在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有机结合,激活养老市场,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,绘就一幅安老、乐老、享老的幸福画卷。


主要做法: 四步走打造“智慧+”助餐新体系

一是标准先行,品牌筑基——“一统多元”塑形象。面对老年助餐服务的多元化需求,雨湖区坚持“一统多元”原则,即统一标准、多元协同。从场地规划、标识设计到服务流程,均实行标准化管理,打造具有本土特色的品牌形象。同时,创新“政+企+银”合作模式,引进知名餐饮企业与养老服务机构连锁运营,开发社区食堂颐养卡与就餐智慧平台系统,实现助餐补贴全区通享、智慧支付便捷高效,让老年人在享受美味的同时,也感受到科技的温暖与便捷。
  二是全龄友好,融合发展——“跨界融合”拓市场。雨湖区打破传统老年食堂的局限,推动其向全龄友好型社区食堂转型。在保证公益性的基础上,实行差异化定价策略,既满足老年人的特惠需求,又兼顾市民的普惠需求。通过“老年+青年+企事业单位”三重客流融合,以及“早中晚”三餐兼顾的经营模式,不仅丰富了食堂的经营业态,也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。此外,定期举办社区活动,如“邻里节”、“寿面宴”等,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与活力。
  三是因地制宜,精准布局——“点线面”结合降成本。雨湖区根据各社区的实际情况,采取“中央厨房+社区食堂+老年助餐点”的布局模式,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成本的有效降低。对于用餐需求量大的社区,设立“明厨亮灶”的社区食堂,并辐射周边助餐点;对于需求较小的社区,则由中央厨房集中配送。同时,利用地图APP上线食堂信息,方便老年人及其家属查询,实现了服务的精准化与便捷化。
  四是五社联动,优化服务——“智慧监管”保安全。雨湖区建立民政、市监、卫健等多部门联动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,结合行业自治与智慧监管手段,确保助餐服务的安全与质量。通过“五社联动”(社区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社区志愿者、社会慈善资源),组建专业的助餐团队,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送餐服务。同时,搭建公益服务平台,培育老年助餐等慈善项目,延伸照料、医疗等服务功能,全方位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。


取得成效: 幸福养老的“雨湖样本”

经过一年的努力,雨湖区老年助餐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目前,已建成中央厨房1个、社区食堂12个、老年助餐点30个,形成了覆盖全区的助餐服务网络。统一定价策略的实施,让不同经济条件的老年人都能享受到实惠。2024年,社区食堂累计用餐人数超过40万人次,成为雨湖区打造“颐养幸福”品牌的重要支撑。


经验启示: 养老服务的“智慧+”转型之路

一是创新驱动,品牌引领。雨湖区的成功实践表明,创新是推动养老服务发展的关键。通过统一标准、多元合作、智慧支付等手段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形象,是赢得老年人信任与市场认可的关键。
  二是市场导向,融合发展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,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市场化运营与融合发展,是实现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。通过跨界融合、差异化定价等策略,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特惠需求,又能兼顾市民的普惠需求,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。
  三是智慧监管,服务升级。智慧监管手段的运用,不仅提高了养老服务的效率与质量,还降低了运营成本与风险。通过“五社联动”与公益服务平台的搭建,实现了养老服务的精准化与多元化,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。
  雨湖区以“智慧+”嵌入式老年助餐服务为突破口,积极探索养老服务的新模式与新路径。未来,雨湖区将继续秉承“颐养新时代,乐享银龄年”的愿景,不断创新与完善养老服务体系,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有温度、有品质的养老服务,共同绘就一幅幸福养老的美好图景。@湖南养老课代表


Copyright © 长沙友龄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湘ICP备2023033231号